400 825 3337
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清洁供暖面积已达120亿平方米、清洁供暖率为55%,两者分别较2016年增加51亿平方米和21个百分点——这是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清洁供热峰会暨行业年会上获悉的一组数据。虽然已超额完成2019年的规划目标,但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现阶段清洁供暖仍面临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路宾指出:“目前清洁供暖过度依赖财政补贴。一旦资金中断,后果难以想象。
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351.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777亿元,且中央财政投入占比由2017年的21%增加到2019年的40.7%。
路宾进一步表示,对于清洁供暖运行情况、系统能否保障供暖效果,要“一年看成本、三年看质量、五年看维保”,但这些恰是目前我国清洁取暖的短板所在。例如,数据显示,我国直热式电供暖企业约有2000家,但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现象频现。而热泵企业约有500家,也普遍存在“重销售轻售后”、“重产品轻安装”、垫资情况严重的现象,资金链面临考验;同时,燃气壁挂炉企业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2018年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致使这类企业面临转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清洁供暖要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上要靠政府的补贴,用得起也有相应煤和电的补贴,用得好要靠维保和后续政策。但若干年后试点城市部分设备需要更换将由谁来买单?五年保质期后,又由谁来维护?”路宾说。
另据了解,提高农房建筑能效,可有效降低采暖能耗,切实降低采暖成本,相比改造前可节约成本13%-30%,同等支出水平下,可使冬季室内温度提升2-4摄氏度。但在2017-2019年中央、省、市和社会资本对清洁供暖共投入的1731.5亿元中,用于农宅能效提升的少之又少。
路宾指出,目前城市的能效提升工作进展较好,但在农村还存在问题。“例如,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供暖技术系统中,导致农宅能效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推进。同时,农宅改造未纳入定期监督监管范围、基础条件薄弱、入户改造难度大、低成本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等都是困扰农宅能效提升的难点。因此,应加强农村的监管引导,尽快布局农村运维监管体系,将热源清洁化与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并重,建立长效机制,使农宅能效提升得到市场和行业的重视。”
空气源热泵在清洁供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经过综合比较后,都安装了热泵来采暖。专家们指出,空气源热泵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也特别符合当下的国家节能、降耗、环保,保卫碧水蓝天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环京津冀一带,更是煤改电的重点关注区域,空气源热泵更是成为采暖首选。
热泵行业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高质发展,优质的安装和售后服务将是决定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要因素。
本文链接:/article/industry-news/1133.html